在物流圈专搞会议挣钱的,有几个小贼,近几年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话题有所涉及。
有关物流与制造业联动的呼声,响了好多年。理想的状态是,制造企业把自己内部的所有物流业务进行整合,然后外包给物流企业,让物流企业进入制造企业的内部多个核心环节。
几年前在南方某地,我无意间撞入一个“两业”联动的会议。当时的感觉,是物流企业来的特别多,制造企业寥寥无几。尽管会议的主办方有政策性优惠,即制造企业参会,可以免会费、白吃白喝,会场的热闹全在与数十家物流企业围着有数的几家制造企业献殷勤。一些规模小的物流企业,几乎无人搭理。由于制造业企业成了稀缺物种,这种会议便有了大款挑新娘选秀的味道,这真是物流企业的受难会议。
当然,物流企业参会,是需要交纳一定数额银子的。有物流企业反映,此种会议,用制造业企业的物流需求,调动物流企业参会的胃口,可谓老谋深算。
有关物流的会议,有些部门和企业包括小贼都特别热衷,目的不同,效益往往能够想到一起,尽管冠冕堂皇,甚至多个部委高官出席会议。现在的经济环境,能够让物流企业动心参会的,肯定是与业务有直接关联的会议,“两业”联动,魅力十足。有个经营物流撮合业务的网站,这些年一直觊觎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话题,甚至包括了物流招投标的话题。会议有大有小,关键是召来交费的企业。由此看来,制造业在不经意中充当了诱饵。
那么,“两业”联动的现实情况又是怎样呢。可以说,把制造业与物流业捆绑在一起,在政府层面也叫唤了好多年,一直进展不大。仔细分析,责任应当主要在制造业一边。肥水不流外人田,制造业物流外包的比例,多年来一直维持在15%左右。
这15%的物流外包业务,基本上是一些没有整合的物流业务,在一些制造企业有外包的可能。问题是,这种没有整合的物流业务,往往都是鸡零狗碎的小活,属于简单劳动,很难提升更高质量的管理效应,也无法融入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之中。
“两业”联动不是靠开会解决的。一些地方为了鼓励“两业”联动,出台了包括税收和补贴在内的多种优惠政策,初衷很好,实效不大,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弄懂制造业的真实想法,倒是那些办会的老油子看出了其中的商机。
王亮
资讯排行
- 马增荣会见中都物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雪梅一行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有效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数智赋能促转型,创新驱动谋发展——“智慧仓储”助力打造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提出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
- 稳中有进!2024年中国制造“成绩单”新鲜出炉
- 多地稳外贸稳外资打出“组合拳”
- 全国首列全程时刻表绿色跨境电商专列发车
- 浙江加速交通设施数字化转型
-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