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香港对于是否要新建一个码头,要经过严格预测,它会有两套预测班子,一套班子预测5年以后集装箱需求量,一套班子预测来年集装箱需求量,如果两套班子预测的结果都是需要的,那就说明可以建设新码头。徐剑华认为,内地也应该有这种机制,不能盲目建设码头,要有预测,要了解货源生成量,这样才能使码头不再“晒太阳”。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于胜英联系“十二五”规划内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港口基本适应需求,但是存在结构性问题。“十二五”规划中对于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也做出了“适度超前”的指示,因此,港口发展应该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对“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适度超前”原则进行了解读。他认为,“适度超前”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表明目前我国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二是我国的港口仍然需要保持科学的发展。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港口大国,但却不是港口强国,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是码头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大连海事大学港口与航运研究所所长孙光圻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董学博更是从港口建设差异方面进行了把脉。董学博指出,“十二五”期间,粗钢产品的国际需求量将会达到峰值,因此从长远角度看,铁矿石类港口不能盲目建设。集装箱方面,董学博认为比较难解释清楚到底是否产能过剩,因为现如今计算和评价集装箱码头能力的标准与港口实际运营情况有着较明显的差异。比如,如今的规则是,对于集装箱码头的货运能力按每年运行300天、每天运行8小时的标准进行计算;而实际上存在很多每年运行365天、每天运行20小时以上的码头。同时,对于集装箱码头,我们必须留有适当的富余空间,以防经济热起来以后,港口的运营能力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应尽量减少对港口及相关企业的干预,让港口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建设和发展。从国际角度来看,应该把握新兴国家港航市场发展的机遇,沿海港口应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与新兴国家进行港口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合作,抢占国际港航市场。”董学博建议说。
资讯排行
- 马增荣会见中都物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雪梅一行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有效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数智赋能促转型,创新驱动谋发展——“智慧仓储”助力打造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提出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
- 稳中有进!2024年中国制造“成绩单”新鲜出炉
- 多地稳外贸稳外资打出“组合拳”
- 全国首列全程时刻表绿色跨境电商专列发车
- 浙江加速交通设施数字化转型
-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