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交通物流网ChinaTLN.com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招商迪辰的发展战略及启示
相关专题: 物流学院 发布时间:2012-11-23
资讯导读: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上,招商局物流集团董事长丁克义先生在题为“论现代物流企业的规模扩张发展途径”的演讲中精辟地介绍了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成功案例,并阐述了在当前形势和条件下,中国物流企业迅速崛起的途径。

一.扩张规模迫在眉睫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上,招商局物流集团董事长丁克义先生在题为“论现代物流企业的规模扩张发展途径”的演讲中精辟地介绍了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成功案例,并阐述了在当前形势和条件下,中国物流企业迅速崛起的途径。
  他首先对现代物流企业和传统运输仓储业作了区分。前者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运用运筹学和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技术理念,通过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应用,实现资源的最佳整合,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接着,他精要地分析了影响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的主要因素。他特别提到了“规模经济”的概念。他认为只有在资产、地域、服务种类规模上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得到边际成本的下降才能够使物流企业获得生存的空间。只有信息化,网络化,差异化服务和纵向多元化才能使物流企业的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形成丁先生提到的“规模经济效应”,中国内地的物流企业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资料显示,我国物流总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20%,而该比率在1997年的美国约为10.07%,1999年的日本则为8.09%。如果中国的物流业真的有朝一日发展到美国当时的水平,那么这个10%的降幅将意味着10%的利润空间。以2001年我国GDP总量计算,中国物流业大约有9600亿元人民币的利润空间。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9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为4618亿元,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1972亿元。
  眼巴巴望着这么大一块蛋糕的中国物流企业,显然还没有为这顿大餐准备好足够的胃口。据称,国内目前登记在册并冠名以“物流”的企业已超过70万家,但是这么多企业大都是一些经不起风浪的小舢板,真正的航空母舰还没有出现。过小的规模必然造成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重复建设严重,盲目恶性竞争严重。为了解决这种现状,稳健并超常规地进行规模扩张是必然的道路。
  二.招商迪辰的成功案例
  扩张规模是众多企业的梦想。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规模,他们都不得不面临被重新洗牌的命运。加入WTO后,在一段不太长的保护期之后,中国的物流市场就将向国际物流大鳄们开放了,届时必将上演众多惨烈悲壮的活剧。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做大,在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之前抢占先机,中国特别是内地的物流企业迫切地需要一位英雄站出来,为大家作一个榜样,指一个方向。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招商迪辰站了出来。让我们先来仔细看看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英雄。招商迪辰是招商局旗下的一家科技物流企业,注册资本金2亿港元。这个从事第四方物流的新秀,从1999年登场的那一天起就带上了“明星”光环。招商迪辰在成立时全部启用了“海归派”,这些由美国硅谷IT与物流精英组成的“海外兵团”,带来了全新的“第四方物流”概念并成功地展开实施,如今“海外兵团”已成为公司中坚,招商迪辰也成了中国第四方物流的明星。
  范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南加州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四十四家特大型国有企业之一的招商迪辰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他深谙内地、香港、美国三地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及资产运营管理,曾出任招商银行总行高级顾问,1996至1997年他开创了招商银行的投资业务及国际资本市场业务。身为香港招商局集团董事、财务总监,1999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时,他为招商局在香港发行了几十亿的债券,2000年又在欧美市场成功融资上亿美金,帮助招商局顺利渡过财务困境。
  我们再来看看这批“海归”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
  2000年3月27日,招商迪辰前身--招商中国交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注册资金300万美金。在当时互联网虚热的时候,他们只是想做一个“”概念,一个物流的网上交易平台,然后到资本市场上去圈钱。随着互联网泡沫无情地破裂,融资变得遥不可及。迪辰迫不得已寻找新的出路。先后尝试过e-marketingplace、为货运代理企业开发IT管理系统、面向物流企业提供适应于SCM(供应链管理)的软件、硬件、平台、集成及方案等IT服务、“物流ASP”,为物流企业提供全套的IT网络解决方案等等,虽偶有斩获,但始终没有找到市场的“感觉”。
  这时他们决定坐下来认真地分析处境。公司在向客户推广系统时,大多客户反映国内第三方物流服务很差,他们很需要既提供IT系统,又有基础物流服务的综合物流服务商。招商迪辰开始把这种“两条腿模式”作为新的发展方向。“不妨去做做低层次的‘搬运工’,在物流IT的前沿开疆拓域,这样可以养活自己。”范棣说。
  2001年初,迪辰开发出自己的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棣将之命名为“迪辰系统”。这是一套可以为国内交通、物流 、客货运输领域提供全方位多层面解决方案的数字系统,能在为客户提供迪辰模式的“最后一公里”的“一站式”服务中,达到在线与离线的有效结合,而非只是解决供应链上的局部环节。
  2001年3月,迪辰与中海签署协议拿到了1000万元的大定单,一炮打红。范棣不失时机地将“迪辰系统”的概念推向投资者。资本一下涌入迪辰,资本随即扩张到2亿港元。当时招商迪辰的定位“综合物流服务商”:为货主和第三方物流商提供基于IT技术的供应链全程管理、技术、顾问的整合服务,就是后来“第四方物流”的雏形。按照“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的业务构架,迪辰明晰地划分成了四块,即:物流IT系统集成及物流系统软件、硬件、终端产品产销、物流资询服务、供应链管理。
  范棣开始考虑上市,借“壳”是最为快捷的。今年1月,招商迪辰宣布已成功协议收购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香港启祥集团(HK0632),并将拥有该公司61.8%的绝对控股权,从而开创了中国物流企业收购主板上市公司的先河。成立于1936年的香港启祥集团,有50多年在港澳地区的销售经验。业务主要涉及物流服务、港口贸易、高新技术等领域。招商迪辰收购启祥后,将以其在仓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经验,帮助和提升启祥集团以仓储为基础的物流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双方共赢。启祥集团设于深圳福田免税贸易区的20万平方米的多用途保税仓库及综合厂房,也将辅助和配合招商迪辰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为招商迪辰提高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决方案打下的基础。启祥集团在被收购前,股价为0.04元港币,半年以后,股价已经稳稳站在0.30元以上,今年上半年股价上涨662%,位居港股首位。
  但是收购启祥所需的5365万港币,迪辰实际上并没有动用现金。而是迪辰增发66%的新股用以筹资。当时启祥市值约为8000万港币,按照目前股票价格计算,大约市值可以上升到13亿,而启祥老板所持的股票已从当时的市值4400万港元增加到2亿多港元。如此双赢的局面自然被众多投资者密切关注。
  摩根士丹利向迪辰伸出了友好之手,承诺将在全球范围内为招商迪辰承销1500万美元的私募可转换债券。这也是大摩第一次为来自中国大陆的软件企业募集资金。

来源:中国物讯网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