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的中国,将是创新转型发展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将迎来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黄金5年,中国中西部巨大的内需能量将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在此背景下,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正式迈入历史舞台。自2011年以来,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湖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新港建设成为湖北省“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的“前沿阵地”。
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历经数年的积淀与筹谋,2012年,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乘势扬帆——
A 加快基础建设 巩固主枢纽港地位
根据《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纲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建成中部地区主要的集装箱运输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航运综合服务基地、物流及贸易基地、航运科技与教育基地和信息服务基地,我国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枢纽和港口经济枢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河航运中心。
武汉市副市长、武汉新港工委书记刘立勇表示:到2015年,初步形成武汉航运中心体系和基本功能;到2020年,形成“六大基地、三大枢纽”发展格局,基本建成武汉航运中心;到2030年,建成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绿色智能化内河航运中心。
2012年,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1-9月,在世界经济恢复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武汉新港逆势增长,实际完成投资逾114.06亿元,同比增长40.49%。与此同时,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武汉新港纱帽港区公用综合码头、武汉港工业园临港工业基地、团风港口产业园闽台产业新城、黄鄂高速延长线、方圆船厂扩建船舶船体加工车间、新建舾装码头项目、咸宁经济开发区长江产业园物流配送中心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开工。杨泗港地区整体搬迁与综合开发、江北铁路、白浒山港区花山作业区一期工程、武船重型装备及船舶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武汉新港林四房煤炭储备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今年8月27日,长江流域最大集装箱码头工程——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三期正式开工建设。三期工程共规划17个5000吨兼顾10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及配套设施,首批开工建设4个泊位。
该工程全部建成后将与已投入使用的阳逻集装箱一、二期工程共同实现48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阳逻核心港区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主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发挥湖北坐拥长江“黄金水道”的比较优势。
B 培育软实力 打造内陆最完善现代港区
在提升航运中心硬件实力的同时,强化航运中心的金融与服务软实力,成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一大亮点。
今年3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在上海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通知》,明确从8月1日起,在武汉新港阳逻港试点启运港退税政策,阳逻港区成为长江沿线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口岸。
拥有启动港退税这一政策优势,从阳逻港启运外贸集装箱货物,发往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中转至境外,在离开武汉之时就可办理出口退税,办理时间较以往提前两周到两个月,进一步提升了武汉新港的集聚辐射能力。
今年7月,国务院又通过《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长江流域开发开放,探索建立沿长江大通关模式,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为备受关注的武汉新港申报保税港区带来极大利好。
8月17日,国家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来汉调研期间专程赴武汉新港阳逻港区考察,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武汉新港在基础配套设施、港区规划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就阳逻港保税区申报事宜与武汉市市长唐良智等领导交换了意见,表示积极支持武汉新港申报保税区。
目前,阳逻港保税区申报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立足于“区港联动”发展,重点开展保税物流,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进出口贸易服务(含展览展示)、航运金融(含金融、保险)、船舶租赁、航运交易,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主要业务,力争打造中国内河的自由贸易区。
资讯排行
- 马增荣会见中都物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雪梅一行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有效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数智赋能促转型,创新驱动谋发展——“智慧仓储”助力打造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提出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
- 稳中有进!2024年中国制造“成绩单”新鲜出炉
- 多地稳外贸稳外资打出“组合拳”
- 全国首列全程时刻表绿色跨境电商专列发车
- 浙江加速交通设施数字化转型
-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