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交通物流网ChinaTLN.com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向高端发展,合肥两化融合催生新产业形态
相关专题: 海关、陆运、园区 发布时间:2013-06-06
资讯导读: 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成为合肥市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向高端化、现代化发展,催生新产业形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

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成为合肥市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向高端化、现代化发展,催生新产业形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

A、成果展示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工程带动作用彰显

合肥市经信委副主任张作清就近三年来合肥市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效做了介绍:

两化融合促进了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2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598.7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24.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23.3%,快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33.7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3.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确立了在全国领先的优势。

示范工程带动作用彰显,提升了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以江淮汽车集团为龙头的全市汽车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的实施,实现了产品全球化同步设计和产业链全过程集成化协同开发,形成了整车企业和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客户等的综合业务协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美菱、格力、海尔、三洋、长虹等家电整机厂通过开发和应用家电行业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促进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上千家配套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行业整体竞争力。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合肥市在平板显示、光伏、语音、公共安全、量子通信、智能交通、汽车电子、雷达、集成电路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涌现出在国内外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

创新推进两化融合,催生出新业态。近年来,合肥市现初步形成了以国风塑业、杰事杰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群;以华东电子、四创电子、工大高科、美亚光电等为主导的公共安全产业群;以安科生物、同路生物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以国轩高科、罗宝建材、国祯环保等为典型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群;以江汽集团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群;以京东方LCD-TFT、鑫昊PDP等为品牌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群。

推进信息技术在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监控中的应用,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降耗。近年来,合肥市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改造,实现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监测预警,降低了单位产品自然资源消耗,推动自身发展模式朝着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方向转变。

推进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近年来,合肥市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安全生产工作,连续6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伤亡事故。

B、存在问题

协同局面尚未形成 发展模式有待深化

同样,合肥市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张作清表示,合肥市尚有1/3的县区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半数以上县区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设立专门机构的县区,人员编制普遍较少,熟悉两化融合工作的人员更少,责任落实不到位;政府层面尚未形成协同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局面,各个政府部门工作和职能比较分散,未形成工作合力。

合肥市受地域和收入水平的制约,不仅难以吸引外地人才,合肥本地人才也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导致两化融合人才奇缺。合肥工业企业专职信息技术人员仅占企业总人数的1.2%,信息化应用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7.2%。

融合发展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合肥市两化融合仍处于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多数企业的集成应用水平亟待提升,信息化带动工业,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合肥市实现从设计、管理到制造全过程信息集成运行的企业仅2%,处于部分系统集成应用阶段的占17%,处于单元系统应用阶段或没有开展信息化的占81%。

C、下一步工作计划

夯实两化融合基础 加快工业转型提质

对于合肥市下一步两化融合的工作重点,张作清表示将具体完成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分类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夯实两化融合基础。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分类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实践。对于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应用服务网络,支持IT企业开发和推广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化产品。对于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协同研发设计制造系统和跨地域经营管理系统。

二是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改造,加快合肥工业转型提质。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改造业务流程,大力推进电子自动识别、无线通信等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及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应用。

三是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大计算机、微电子以及软件等信息技术向各个产业渗透,催生汽车电子、光学电子、工业创意等新兴产业,改善传统工业结构,促进形成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主导的高级化工业体系。

四是推进服务业信息化升级,加快构建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与工业生产相配套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设计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涵盖信息传输、数据内容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增值服务。

五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知识创新的支撑作用。加速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以科技创新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运用,促进知识交流和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科研装备,降低创新成本,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六是推广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积极发展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重点推进冶金、电力、建材、采矿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资源浪费等。

D、专家建言

创新融合模式 探索两化深度融合

验收组专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范玉顺建议为合肥未来两化融合的实践建言道:“下一步合肥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产品形态等的创新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特别是加强智能装备制造业中的两化融合。”

对于合肥两化融合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董宝青表示,合肥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融会贯通了政、产、学、研、用,呈现出认识到位、领导重视、规划科学、思路清晰等八大亮点。验收工作是一个里程碑,希望合肥市政府思考更有推动力的政策,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继续推动两化融合实践,探索两化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物讯网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